close

  江學勤《中國青年報》(2014年09月05日02版)
  2008年以來,我一直在中國的教育界工作,在某種程度上見證了中國教育發生的很大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方認識到中國教育是最大的未開發市場之一,開始在中國開辦國際學校。與此同時,中國的重點公辦學校也在不斷嘗試新的課程改革,想要給學生創造更大更舒適的學習空間。我相信,中國很快將會進入教育創新的黃金時代。
  這些變化,是幾十年來中國教育走向市場化的結果,這種市場化也將有助於解決中國的教育創新不夠的問題。但是,它也會加劇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大多數資源都被投入到精英教育上,導致普通的教育體系改善緩慢。教育公平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將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公正,因此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來解決它。
  我認為政府主要的投入應該集中在三個大方向上,最重要的是早期兒童教育,其次是創建更註重中專和大專的教育體系,第三是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成人教育系統,比如社區學院等。
  科學家們發現一個人從出生到四歲的經歷,會對他(她)一生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能夠決定人的一生。他們發現,人成功與否與小時候的三個因素密切相關。
  一是家庭是否給孩子足夠健康的飲食,以促進孩子身體以及大腦的健康發育。我去過很多中國山區,在那裡我發現很多學生成績不好,並不僅是因為他們學習不努力,或是教師不夠優秀,而是因為他們吃不飽飯。營養不足讓他們無法集中註意力,也很難吸收新的知識。
  二是孩子小時候是否能在語言比較豐富的環境下長大。美國的研究發現,中產階級的孩子在5歲進入幼兒園的時候,比來自相對貧困的家庭的同齡孩子要多聽過一百萬個詞彙。這是一個很大的差距,也是中產階級的孩子在學校通常比窮人家的孩子表現更好的原因。
  三是孩子心理的穩定度和對他人的信任度。在中國農村,父母經常因為經濟原因不能陪在孩子身邊,跟著父母的孩子也可能需要頻繁地轉換生活環境。這樣生活上的不穩定會對孩子的心理有所傷害,對情商也會有打擊,致使孩子無法輕易交朋友,或無法信任所交到的朋友。
  如果一個孩子吃不飽飯,語言接觸不夠或者沒有穩定的家庭生活,他很可能在學校以及之後的工作和家庭上都無法做出滿意的表現。如果中國在兒童早期教育上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就可以彌補教育上最大的不公平之一。在這方面,芬蘭和俄羅斯等國家的政策是值得借鑒的。
  另一個問題是,很多農村的孩子選擇在初中退學,是因為他們感到學校無法幫助自己解決生活問題。他們目睹了不少家庭借錢讓孩子讀大學,但畢業之後那些人還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中國政府在普及大學教育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很多人並不適合上大學,目前大學培養的很多人才也不符合中國經濟的需要。很多這樣的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還有債務壓力。
  因此,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中專和大專系統的教育體系更加符合中國的國情。在這方面德國是個很好的例子。中國人成為知識分子的夢想不用放棄,但是可以考慮得更加長遠、更加現實。為什麼大學一定要18歲的時候去上?中專和大專的教育體系,能幫助很多中國學生解決就業和生活問題。在此之上再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成人教育體系,幫助他們拿到大學文憑,同時讓他們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修養和生活水平,逐漸成為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一分子。我認為,中專、大專和成人教育的配合,更符合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能最好地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要建立這個體系,最重要的是要打破人們的偏見。現在,人們覺得學習和工作是完全分開的兩件事。只要學習到大學畢業就夠了,之後的歲月都屬於工作。而且認為,大學本科文憑比任何在大專得到的專業知識都更有價值。如果中國還處在以前的計劃經濟時期,這個認識可能並沒有問題。但中國已經進入了市場化、網絡化和國際化的時代。現在的社會和經濟要求人們不斷學習、進步、創新。我們應該建立一個能允許大部分人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系統。
  社會的穩定、活力和公平性不是在於讓每個人都有平等的財富,而是在於它能不能允許人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同樣,一個比較完整、合理而公平的教育體系的關鍵,是它是否能為學生提供不斷進步的機會和空間。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的選擇餘地,讓他們有機會學到進入市場需要的知識,從而決定自己的未來。  (原標題:幫助學生決定自己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p75tpcv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