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鐵橋《中國青年報》(2014年09月09日01版)
  第30個教師節來了,估計很多家長在躊躇:要不要給老師送禮?
  送吧,學校門口已經貼出告示,對老師拒收學生及家長的禮品禮金、請吃、休閑娛樂等高消費活動作出明確的規定;不送吧,又擔心別的家長都送,自己孩子吃虧。
  這種進退兩難,是許多家長都遭遇過的。往年,教師節禮品卡特別火爆——這其實就是在變相提醒家長送禮。今年,經過治理,商場超市推出的教師節禮品卡基本銷聲匿跡了,但電商網站卻把教師節禮品卡推廣得如火如荼。在百度里搜索“教師節 禮品卡”,第一條就是:“感恩教師節,選京東禮品卡!京東卡,謝恩師!”點擊進去一看,價格最高的禮品卡達2788元。
  雖然價格不菲,但在一些家長看來,為了讓孩子“不吃虧”,不讓老師覺得你不通“人情世故”,只有咬牙送了。即使決定送,家長也有許多糾結:孩子有好幾個任課老師,是只送班主任,還是每個老師都要送,這樣成本會不會太大?送禮不是正大光明的事兒,什麼時候送才不至於太尷尬?孩子給老師帶禮物能比較“不露痕跡”,但要不要告訴孩子,賀卡裡面還包著一張500元的購物卡?
  有些家長,從小到大都沒有給人送過禮,但孩子入學了,卻實實在在地遇到了難題。要不要把“人生的第一步”邁出去,讓年輕小夫妻頗為頭痛。
  過去,在大環境的裹挾下,一些家長可能就在無奈中邁出第一步。加上普遍“望子成龍”心切,使得教師節送禮成了公開的社會現象,連公開的秘密都不是。有些“土豪”家長,甚至不惜花重金來“取悅”老師——送的高級化妝品、保健品、禮品卡、煙酒等,動輒上千元。教師節變質為學生、家長給老師的“送禮節”。因為市場需求太大,商場、超市和電商甚至設立“教師節專場”,規模不亞於中秋節專場。教師節過後,回收各種禮品、禮品卡、購物卡也成了一門生意。
  這種不良社會風氣,大大地破壞了教師節應有的意義和氛圍,更敗壞了教師及教育行業的形象。一些家長在送禮後,甚至得到這樣的體會:送與不送是不一樣,送前與送後態度有天壤之別,送多與送少對孩子的反饋不一樣,這一方面促使他們對教師頗有非議,另一方面促使他們在下一個教師節花更多的心思。
  舉凡古今中外,設立教師節的目的,都是為了引導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風尚。其實,回歸本源,對教師最大的尊重,莫過於全社會對知識的重視、對從業者的感恩、對園丁工作價值的認可。送給教師的禮物,沒有什麼能珍貴過學生和家長髮自肺腑的感恩。
  送重禮的背後,不是感恩,而是某種形式的“交易”。這種行為不但不是尊師重教,反而是對這個行業的侮辱。但因為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這些年來,給人的觀感是,一個原本用來尊師重教的節日,已經部分地異化到了設立初衷的對立面,不僅讓教師失去應有的尊嚴,也使原本單純高尚的教育行業,蒙受玷污和恥辱。
  當然,這種行業形象的惡化,不僅僅存在於教育領域。但社會對承擔培養人、教化人的教育領域期待非常高,更使得全社會都對此深表不滿。
  要扭轉教師節的形象,使教師節回歸本義。當務之急,是借當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糾正“四風”工作的契機,使教師節從“送禮節”的惡名中脫離出來,監督全體教師自覺拒收學生和家長的禮品禮金,將“節日期間收受學生家長禮物”作為觸犯師德紅線的問題處理。相信從此以往,一定能樹立風清氣正的學生、家長和教師關係。
  國外的教師節就樹立了榜樣。如新加坡,9月1日是法定教師節,老師們會收到學生自製的小禮品,但一旦收到價值超過5新幣的禮物,都得上交政府。德國教師節這一天,學校也會開展尊師活動,學生也會給老師送禮物,老師收到的每一項禮物都會給學生展示,很多學生選擇送給老師的就是一塊巧克力。在美國的教師節,老師能收到學生的禮物,也經常是孩子們一枚自製的賀卡、一張寫有感謝話語的照片,老師會將學生贈送的照片、賀卡貼滿自己的辦公室。這樣的小溫情,比“重禮”純粹多了。
  今年,隨著社會風氣的好轉,以及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和教師的嚴格要求,很多家長都主動選擇不送禮。網絡上,一些推薦“今年教師節送啥禮”的文章已經悄然興起,點開一看,大多是教孩子怎麼和家長一起製作精緻小卡片、裝飾一副創意畫、親手烘焙小餅干、挑選迷你植物的。
  一名提前收到禮物的教師在微博上說:過了快10個年頭的教師節,今年這一天的感覺很特別,孩子們製作平時教的手工小禮物送給我,然後膩在我懷裡親親我的臉,感覺什麼都值了,平時他們淘氣,闖禍,但更多是古靈精怪地給我驚喜。謝謝我的孩子們!
  確實,只要心意到了,一句問候、一張卡片,都會讓老師們內心感動。其實,老師們心中“最珍貴”的禮物,又何嘗不是學生和家長們發自內心的真情呢?這種真情,又怎是一張購物卡所能替代的?
  希望回歸教師節本義,從第三十個教師節開始。  (原標題:感恩才是教師節的本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p75tpcv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