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傑
  我省有48個貧困縣,貧困面廣程度深,實現貧困地區加快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金融業的支持不可或缺。筆者認為,可充分運用分類指導的方法,順應各地不同的產業特點、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結合不同主體的差異化金融需求,創新扶貧開發金融服務方式,促進金融扶貧實現效益最大化。
  註意貼近農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困難群眾,要格外關註、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長期以來,資金短缺問題一直是貧困地區群眾想發展、求發展、快發展所面臨的一道“坎”。如何解決?僅靠有限的財政扶貧資金,難以滿足貧困群眾的需要。必須將財政資金和金融資金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金融資金在扶貧開發中的撬動和支撐作用。但目前金融服務與貧困群眾實際需求還有一段距離,貸款門檻高、審批程序多、手續較繁雜、可貸資金總體規模偏小等問題,捆住了貧困群眾發展的手腳。金融機構應主動貼近貧困農民,“量體裁衣”地開發一些門檻低、來得快、能救急的金融服務產品,儘量滿足貧困群眾發展生產的資金要求,激活貧困地區農村的生產要素,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註意扎根農村。依照市場規律,“嫌貧愛富”似乎成了一些金融機構在選點佈局上的特征,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農村地區很難吸引到金融機構。但是,農村金融不是一個純粹的市場產品,還帶有準公共性質,在發展上應該做到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兼顧,不脫農多惠農。當前,應充分把握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機遇,按照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相結合的原則,以市場化為導向,以政策扶持為支撐,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在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立足貧困地區實際,下沉服務重心,引導金融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切實讓金融機構由農村資金的“抽水機”變為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動機”。
  註意做活農業。“縣域活則全局活”。在新階段新時期,做實縣域經濟,農業轉型發展必不可少。貧困地區30多年扶貧開發的資金主要源於政府,這些資金解決貧困群眾的基本溫飽問題綽綽有餘,要幫助實現農業轉型升級,就有點力不從心了。在推進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中,應立足貧困地區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服務,推動發展普惠金融,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提升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作者系省委政策研究室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  (原標題:實現金融扶貧效益最大化的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p75tpcv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